有幾位家長send了一篇「戒陪讀」的文章給我。我無意批評,但首先第一段對於「共讀」的定義已經係不合時宜,所以其實之後的理據已經很難討論。「共讀」不只是找老師讀一本書給小朋友聽,有質素的共讀是能夠引導小讀者思考、探索。這些正正就是作者覺得共讀不能夠帶給小朋友做的好處。
說起戒陪讀,有很多家長認為小學的小朋友的閱讀能力已經足夠,理應完全自行閱讀。我經常有一個疑問,如果小朋友有閱讀能力就可以完全自行學習及理解的話,其實小朋友冇需要上學。
閱讀、理解、思考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自行的,更遑論三歲就可以自行啟蒙。尤其是一些價值觀及生命教育課題的繪本,間中我會跟比較年青的同事去分享。有時候他們因為沒有相關的經歷,他們自行閱讀時亦未必能夠完全掌握作者在故事的潛台詞。小朋友即使能夠閱讀書中所有的文字,是否真的能夠明白背後的意義進而開始有深度的思考呢?
#純討論
#得罪了請見諒